头条和西瓜视频的朋侪,大家好,最近历史大剧《大秦赋》正在热播,在69集中有一幕很是感人,韩非子遭秦王政下诏入狱,作为同为法家身世的秦国高官李斯为他送去鸩酒,看着眼前的酒,韩非子没有丝毫的犹豫,接过李斯手中羽觞后直接一饮而下,一旁的李斯,则以一句“来生再会”为二者的关系画上句号。韩非最终仰药而死,而李斯也痛苦万分,两位昔日的同学,也是为两位治国天才惺惺相惜的局面,令人惋惜。固然,在历史上,关于韩非之死其实有许多争议,不外今天我们要聊的是,法家思想。
在群雄逐鹿的战国,秦国能完成一统大业,法家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,而作为法家思想家的韩非和李斯也被历史铭刻。今天我们来简朴聊聊法家思想。说到法家,我们第一个想到的是法家思想代表人物韩非子,但实际上,在中国历史上,法家思想的“法、术、势”都不是韩非提出的,而韩非将他们整合到一起,荟萃成为了“法家思想”体系,所以,我们经常称韩非为“法家思想”的集大成者,而不是首创人。
相较于儒家和道家思想,法家思想可以说是“大器晚成”。法家思想成型很早,最早可追溯于夏商时期的理官,成熟在战国时期。春秋、战国称之为“刑名之学”,经由管仲、李悝、吴起、商鞅、慎到、申不害等人予以鼎力大举生长,最终成为一个学派,战国末期韩非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、综合,集法家之大成。
我国古代有三个思想最为有名,儒家、道家和法家思想,儒家思想推崇人性本善,从而勉励和发扬人性善的一面,《大学》中说“大学之道,在明显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”,至善是儒家思想的一种至高的精神追求;而道家思想崇尚自然之道,主张人性本无善恶,老子说“上善若水“,真正的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流露,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。但法家思想是以“人性本恶”为基础的。因为人性是恶的,所以,法家思想的重要作用就是去抑制人性中的“恶”,甚至是使用人性中的“恶”。
关于人性,早在2000多年前,我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就有许多深刻的洞见,管仲在《管子·形势解》这一篇中说: “欲生而恶死”、 “利之则来,害之则去”,其实就是说,人都是贪生怕死的,人们见到利益就争,遇到祸患就躲;商鞅在《商君书·算地》中也说:“饥而求食,劳而求佚,苦则索乐,辱则求荣”。意思是说,人饿了就要吃,累了就要睡,苦了就要寻求欢喜,屈辱了就要追求荣耀;而韩非子在《韩非子》书中说:“非名之,则利之”,意思是,人的作为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利等等,人的天性是“恶”,都是趋利避害的,都是自私自利的,所以,法家提出了“以法治国”“重罚轻赏”,用强力抑制恶的人性,从而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。
韩非子将商鞅的“法”,申不害的“术”和慎到的“势”集于一身,而且将道家老子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与法家思想融为一体,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法家实践理论。接下来,我们聊聊法家思想的精髓,三个字:法、术、势。
首先,“法”指的是以法治国,这是治国的基础目标,指的是一种治国的基本精神。“法”着眼的是制止人们做坏事,与恶的人性是对立的,所以必须依靠赏罚开发门路。赏罚的基本原则是从重,以刑罚为主,以夸奖为辅。
我们都说“赏罚明白”,其实在法家中,更注重的是前者。其次,“势”指的是包罗赏罚权在内的权位和权势,也可以简朴明白为权力,它是实行以法治国的政治基础和保证。韩非子说,弓弩的气力不大,可是能把箭射得很高,是因为借助了风力的缘故。
臣民听从于君主,是因为君主的权威,韩非子说,君主掌握了权力而拥有威势,所以能够令行克制。权位,是决议生杀的职责;威势,是制服众人的资本。在《韩非子》中举了一个孔子的例子,孔子是天下的圣人,他修养品德,宣扬儒家的原理去周游列国,然而,天下喜爱他的仁、赞美他的义并为之奔走效劳的门徒,仅仅七十个,真正能够做到仁义的,也就孔子一小我私家。但鲁国的国君鲁哀公,无论是品德还是才气在君主中都属于下等。
然而就是这样一小我私家,坐在朝廷中发号施令,鲁国的民众没有敢不听从的。民众天性就畏惧势,势也确实容易使人听从,所以孔子反倒做了人臣,而鲁哀公却做了人主。孔子绝非崇敬鲁哀公的仁义,而是屈服于他的势。
就仁义而言,孔子绝不会听从鲁哀公,但凭借着势,鲁哀公就可以使孔子俯首称臣。最后,“术”是指谋利和战略,基本功效是把权力用活。韩非子说“术者,因任而授官,循名而责实,操杀生之柄,课群臣之能者也。
此人主之所执也”。意思是说:术这种工具,就是凭据负担事情的能力授予官职,根据职务名义要求仕宦做出相应业绩,利用生杀大权,考核群臣的实际能力。
韩非子说,术是藏在君主心里,用来比力验证种种事情,而黑暗驾驭群臣的。术与法相比,具有两个突出特点。一是专一性。
法的工具是全体国民,黎民、仕宦、君主都包罗在内,无一破例;而术的工具只是仕宦,君主不直接与黎民打交道,术用不到他们身上。二是隐秘性。
法是公然的,而术是隐蔽的。法家的“术”的背后,其实也是一种“治横”,是君王和臣子之间的一种博弈之术。其实,我们可以看出,不管是“法、术、势”,都是针对的人性中的恶,这种恶不仅仅是自私自利的恶,另有见利忘义的恶,这些都是人性中潜藏的恶的一面。
韩非子在《韩非子·八经》中说“凡治天下,必因人性。”通常治理天下,肯定以人性为凭据,就是这个原理,抑制人性的恶是法家思想的基础。古代法家思想是和儒家、道家思想齐名的一个思想门户,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,也是对我国几千年中华文明生长影响很是深远的一种思想。
秦国能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,击败其时的其他六国,建设了第一个统一王朝,其中“法家思想”可以说功不行没,秦朝的商鞅和其时的丞相李。
本文来源:m6米乐-www.yujie110.com